机器人会危及人类工作吗?

  机器人与人工智慧进步,许多產业逐步走向自动化,虽然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却也让我们面临有朝一日无工作可做的潜在威胁。对此,许多专家提出正反面的见解进行激辩。

  "As algorithms push humans out of the job market," he writes, "wealth and power might become concentrated in the hands of the tiny elite that owns the all-powerful algorithms, creating unprecedented social and political inequality."

  儘管科技已经改变人类劳动力结构,人工智慧(AI)与机器人学近年突飞猛进,却令我们愈来愈担心「自动化会否导致更多人失业」,甚至抢走那些尖端技术或高知识人才的饭碗。

  几个例子:自动驾驶可能取代计程车、货车及Uber司机;演算法在新闻业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机器人在购物商场当接待员;医疗產业使用手术机器人,及用人工智慧检验肿瘤及心臟状况。

  全世界的劳力活动「大约半数可能变成自动化」,但此报告也指出,只有约5%的工作能「完全自动化」。资诚国际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3月发表的报告结论则指出,2030年以后,美国、德国与英国约1/3工作将自动化,尤以运输、仓储、制造、批发与零售业为甚。

  有专家指出,上述研究根本低估了劳动力未来面临的取代危机。硅谷科技创业家及作家瓦德华表示,8~9成的工作未来10~15年内将会消失,「AI进步的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微软与Google已经证明,AI理解人类说话内容的能力,比人类本身还要强」。

  无人驾驶车暗喻劳动力的未来,象徵着重大的转变。

  自动化将对社会造成悲惨后果。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歷史学家哈拉立在着作《人类大命运:从智人到神人》写道:「无意识的智能演算法持续演进,将导致多余的人(superfluous people)出现」。

  他表示,「演算法将人类赶出劳动市场,拥有所有万能演算法的一小撮精英掌握财富与权力,导致社会与政治达到空前的不平等」。

  所以自动化是洪水猛兽?有人提出异议。波士顿大学经济学者贝森主张,科技进步其实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只是工作内容改变了。

  研究发现,这几十年自动提款机普及,并未影响银行行员就业;19世纪纺织机自动化,创造更多需求,反而增加纺织业工作机会。他说,「机器人能取代一些工作,但是不会把人类全面淘汰」。

  自动化「正在消灭许多低技术与低薪的工作,应运而生的新工作需要更高的技术」。大多数时薪低于20美元的工作「将面临自动化威胁」。

  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还说不准,不过科技界领袖已经开始探讨,如何解决工作被取代的问题。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今年初说,他赞成「机器人税」(robot tax),这个想法在欧洲很流行。可是有人反驳,向机器人徵税可能损害生產力。贝森说,「它们让人类赚到更多钱。向机器抽税,会减损利益」。

  有人主张,应该设定一个「普遍性的基本收入」,补偿那些失去工作的人。这样的保障「将是强化人类自我实现的诸多工具之一」。他强调,自动化让人类可「追求自己的热情所在,强化创造力」。

  自动化引发的是更深刻的问题,需要更有创意的解方,「基本收入不能解决无工作造成的社会问题,因为工作定义一个人的身分」。

  过去几十年高技术工作增加,其他种类工作成为牺牲品,如何逆转此种趋势是一大挑战,「我们完全有能力挑战成功,只是过去20年我们走在错误的方向」。

澳博机器人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或者
手机上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