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如何入侵人类生活

  机器人正在不断侵入生活,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的发现,远远的超过的我们的预计,而且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工厂都慢慢的启用机器人,机器人正在慢慢的侵入人类的生活,试图取代人类,终有一天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在科技大片里屡见不鲜,《复仇者联盟2》中的终极boss就是钢铁侠制造的人工智能奥创,在影片里,人工智能最终成为了人类最大的威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确在“入侵”人类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但若说威胁人类却还早呢。

  目前机器人仍在人类可控范围内,不过,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意念控制另一个人并非不可能。2013年8月28日,华盛顿大学首次实现了两个人脑之间的远程控制,一名实验者通过特殊仪器“控制”了另一个实验者的行动。

  2011年首家社交媒体对冲基金——Derwent Capital Markets 的诞生让人工智能真正引入资本市场,它可以实时接收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将所有用户产生的与目标股票公司相关信息归结为三个情绪指标,再根据情绪指标进行投资决策。虽然这样的自动交易系统把炒股者从红绿数字中解放了出来,但是资本市场的操手也在逐步交给机器。

  真正的“杀手”机器人是为了给人类提供帮助的。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最近使用两架不同的无人机相互配合,帮助澳大利亚开展灭火行动。一架是专门负责发现火情的Indago四旋翼无人机,另一架K-MAX无人直升机则专门负责向着火点洒水。

  除了广为人知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外,奥迪与奔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特斯拉、苹果、百度等也在进军这个领域。不过,据统计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六年内总共出现11起事故,看来无人驾驶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仍任重道远。

  人工智能也在逐步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由于马航、东航等灾难的发生,民用航空东航引入微软人工智能小冰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目前小冰的智能水平并未达到威胁航空安全的地步。

  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长期关注机器人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09年,他出版《机器危机》一书,书中诸多预测在6年间成为现实。近日,他再推新书《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直言随着“智能”、“类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不仅取代“蓝领”,包括新闻记者、律师助理、诊疗医生等在内的诸多白领也将面临失业危险。

  日前,记者与来沪的马丁·福特面对面。历经6年的审时度势与缜密思考,马丁·福特认为,一大波机器人正在袭来,蒸发的将不仅仅是工作,全球经济将面临危机,社会结构将发生巨变。

  他提醒人们:当加速发展的技术将整个体制颠覆到某个程度时,人们必须主动进行根本性的结构重组,唯此方能继续人类的繁荣,不然的话,人类总有一天会被机器人代替。

  如果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机器人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刷脸”支付、指纹识别、智能语音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目前,这种技术正随着云存储技术逐渐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机器人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截止到2007年末,全球已经有410万家用服务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国还把家庭智能机器人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扶植要点。

  那些不需要创造力与社交能力的职业,的确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这是一个困扰人们许久的问题,但其实人们不必感到害怕,因为新技术除了消灭一些旧职业,往往还能创造更多的新兴职业。

  想想看,汽车时代来临后,黄包车师傅没活干了,但出现了司机这个更舒适的新兴职业;电影技术发明后,唱京剧的伶人失业了,但出现了影视明星这个收入更高的新职业;电子商务普及后,做实体店的小老板没生意了,但出现了淘宝店主这个更自由的新兴职业……

  同样,“会计机器人”、“电话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出现后,原来的会计师、电话营销员可以去做这类机器人的产品经理,就像现在很多媒体从业者不也转型做了华丽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至于美女模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你还担心她们没饭吃?

  而那些难以被机器人取代的传统职业,收入会越来越高,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过去每周只看一部电影就够了,未来可能每天都要看一部电影,这将创造大量新的市场需求与就业岗位。更多的人从制造业出来,投身到服务业中去,整个社会的就业岗位不见得会减少。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说得对,当一个行业被新技术打垮了,说明这个行业赖以生存的社会协作体系已经瓦解,用不着转型,也用不着惋惜,直接散摊子、拥抱新世界就好了。

  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只要保持学习、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永远不愁没饭吃。说得再夸张一些,即便人工智能厉害到能够取代99%的职业,说不定也是好事情,那说明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发达到你想不到的地步,人们可以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最好的商品,整个社会的税收和福利也会好到你想不到的地步。

  到那时候,有可能一个社会只需要1%的人工作就能养活另外99%的人,那么工作本身就没那么重要了,人们可以把以前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用到公益事业、个人创作和文体娱乐中去。那简直是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空想,人类社会的很多问题不是仅仅靠生产力的提高,就可以解决的。这里只是想说,智能机器人的普及,表面上看会抢走很多行当的饭碗,但其对人类社会的正面意义不可忽略。

  其实,最需要担心的不是机器人会取代人们的多少职业,而是人工智能的边界问题,如果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超越人类,那将是一个无法想像的世界———这也是很多科学家一再警示人们的东西。所以,人工智能的边界应该在哪里,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全人类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伦理问题。


澳博机器人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或者
手机上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