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究竟能够干点啥

  科学的发展让曾经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服务机器人逐渐走进现实。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智能家居的火爆,更是给家用型服务机器人提供了温床。那么,服务机器人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呢?

  作为机器人家族的新面孔,目前对于服务机器人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不过根据使用者、使用环境的不同,服务机器人也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供个人和家庭使用的服务机器人,比如拖地机器人、娱乐类机器人等;另一类则是包括手术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在内的专业服务型机器人。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对年轻夫妇要赡养2-4位老人,还要抚养1个孩子。于是,他们在赚钱和养家之间分身乏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陪伴孩子和照顾老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得益于此,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

  以仿人形智能“管家”来说,其自身具有可实现简单抓取好触碰操作的机械臂,并且能通过辅助信标对其位置进行跟踪和矫正。当主人还沉浸在梦中时,机器人管家已经来到厨房,熟练地打开电热水器和电饭煲的开关。当家里的年青人都外出上班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时,也不用担心,因为机器人会利用安装在头部的监控摄像头,在屋内进行自主巡视,监测电器、房间烟雾状态等。

  不过,智能管家尚未普及。现阶段,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及医疗看护机器等还是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中坚力量。

  智能家居,或将成为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

  来自全球的行业数据显示,服务机器人的增速将远超工业机器人,肩负起行业增长最大"发动机"的重任。其实这个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因为相比工业机器人来说,服务型机器人更贴近人的需求,应用场景也更为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机器人中,家用机器人市场尤其可观。有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内,个人/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高达到122亿美元。

  目前家居机器人基本都是完成单一功能,如清洁清扫、看护等,用户体验很不理想。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服务机器人缺少深度学习能力,未能识别用户的意图。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和普及,强化学习、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技术将会运用到服务机器人系统中。也就意味着,服务机器人的学习能力最终会与人媲美,那些复杂、不确定的家居环境将不再是阻碍。

  目前,各大家居行业巨头,比如海尔和美的都在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跑马圈地,服务机器人将是智慧家居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因此人工智能在服务机器人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赋予服务机器人更强大的“拟人”功能,毫无疑问将会是这个行业坚定的努力方向。

  国际:发展机器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的高科技制高点。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作为国家计划进行重点规划和部署。

  例如,美国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机器人与20世纪的互联网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也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提出今后应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生物产业等领域使用的机器人。

  中国蓝图:“十三五”末产值破千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对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根据《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等、化工、轻工等制造业应用,以及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生活服务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要加快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瓶颈。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基本制定完成,一个重要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政策面长期利好,我国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前夜,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自去年来全国多地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目前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预计有700—800家,上市公司涉及机器人业务的公司也超过50家。中国内资机器人企业 2015 年预计增长30%。

  面对蛋糕,国内外企业都在抢滩布局。其中,以abb、安川、库卡、发那科为首的四大家族占据了中国市场超过70%的份额。为了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ABB、安川、库卡、发那科都在中国成立了本体制造商,全方位抢占市场高点。

  相比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当前世界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机器人受简单劳动力不足及老龄化等因素驱动,将会迅速增长,带动我国企业飞速发展。

  那么,除了服务机器人还有哪些机器人正在一步步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家庭机器人:家务“小能手”

  地板脏了有机器人打扫,饿了有机器人做饭,家中的老人和儿童机器人也能够帮忙照顾,这听起来确实比较科幻,然而这一切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家庭机器人,虽然这些机器人目前很多具有单一的技能,比如扫地机器人就不会烹饪,烹饪机器人不会洗衣服,但是这些家庭机器人的出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家名为Moley的公司正在研发一款烹饪机器人,按照设计这款机器人将会烹饪100多种不同的菜肴,做完饭后还能自动清洗餐具。同时,机器人可以根据主人对原材料、烹饪类型、卡里路含量等的要求,烹饪出相应的菜肴。而作为主人,只需要输入相应的指令,就可以坐等大餐了。这听起来真是相当不错。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将目光瞄准了家务这一市场。机器人制造商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在2016年就推出了一款拥有四条腿的家务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被命名为“Spotmini”,借助可以折叠的手臂,Spotmini可以提供多种家务服务,包括端茶倒水、烹饪洗碗等。

  在这一趋势下, 有观点认为到2025年,全球八成以上的家庭都会拥有一个家务机器人,帮助人们打扫卫生、烹饪、洗衣服等,将更多的人从繁杂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虽然我们目前仍然不能确定这一天何时到来,但是这样的愿景确实值得期待。

  “萌宠”机器人:贴心智能宠物

  新型机器人已经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它们能胜任不同场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提供方便,还能在社会救援、国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机器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其种类也在不断增多。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及便利,“萌宠”智能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香港著名的Wow Wee玩具公司研发制作了一款24厘米高的机器宠物狗,这个被唤作Meet CHiP的宠物机器人不仅可以通过用户戴在手腕上的腕带识别自己的“主人”,还可通过其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改变性格。

  ROOBO发布的智能宠物机器人DOMGY,不仅能识别文字信息,还能掌握语言的节奏和情绪,判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深度学习,这离不开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运用。通过该技术,DOMGY能识别家庭中的成员和宠物,完成家庭空间的3D识别,还能按照主人设定的路径进行安全巡逻,捕捉异常画面并及时拍照上传到App提醒主人。DOMGY这些惊艳的表现得益于ROOBO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该智能机器人系统主打交互最短路径、交互主动性以及带有情感的交互,使机器具备人的智能,能够与人进行有感情、有思想的交流活动。此外,人工智能芯片CI1006也功不可没,这是一颗基于Asic架构的DNN语音识别芯片,它能够为智能机器人补上“大脑”及音频传感终端,并采用本地的神经网络数据,以降低产品对于网络的依赖,提升机器人的响应及控制速度。可以说,DOMGY俨然成了一只陪伴家庭的智能宠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萌宠”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家庭的得力助手、人们的“新宠”。

  救援机器人:安全与效率同在

  人们对机器人的使用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担心工业机器人抢了工人的饭碗。然而有一种机器人则是例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那就是救援机器人。

  不论是在火灾现场还是在地震废墟,抑或是化学品泄露现场以及水下救援处,救援机器人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它们不仅能有效减少救灾人员的伤亡,也能提高救援的精准性和效率,因而受到普遍欢迎。比如在地震废墟中,救援机器人被人们称作“行走的生命探测仪”,它能进到人们难以进入的狭窄危险区域,同时借助高科技提高发现生命迹象的概率。研发人员解释说,使用救援机器人相当于“给生命探测仪装上了腿脚,让它自主进入垮塌建筑内部”,而以前,生命探测仪要由救援人员携带到垮塌建筑附近使用,基于人身安全考虑,作用范围有限,探测不到建筑物的更深处,救援机器人则可以使探测区域大幅扩大。

  再如在美国,人们研究出了一款用于海上的消防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船只上完成消防工作,保障船员安全。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能够在船上移动、操纵门及消防水带、且配备了传感器的人形机器人,从而保障不让水手暴露在危险的火灾环境中。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但能代替人工作,更重要的是,由于配备了传感器,它能做到船员不能做到的在烟雾环境中“看”清周围环境,从而有的放矢。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如今救援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细分种类提高了救援的专业性。目前,救援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军用救援机器人、灾后救援机器人、水下救援机器人、灾难侦察机器人等,它们正在减灾防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军用机器人:未来超级战士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探索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近几年,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军用机器人涌现,甚至有观点认为,未来军用机器人将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军用机器人到底有多强大?不久前,俄罗斯“未来研究基金会”就发布了一款智能机器人,这个组织类似于负责推动军事创新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这款外形酷似终结者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自主上车的动作,并且还能够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真是让人大呼不可思议。

  “未来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表示:“该战斗机器人外表与人相似,按照我们的计划,它应将学会奔跑、跨越障碍并完成其他动作。”据悉,研制这款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些危险地带的工作,它并不需要完成特别精细的操作任务。

  军用机器人,从定义上看,是一种用于军事领域的具有某种仿人功能的自动机,从物资运输到搜寻勘探以及实战进攻,军用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事实上,今天在军事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无人机,也可以看做是军用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进一步提升现代军队的战斗力,将机器人看做是未来战场上的主要战斗力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将大量机器人投入战场,也必将给现有的战争伦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售货机器人:不一样的服务

  全球首家机器人售货员商店3月底将在日本首都东京开业。这是否意味着机器人要替代售货员还有待观察,但是足以证明机器人工作的时代渐行渐近。

  随着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早已渗透到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来了,人们对机器人也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倘若有一天,机器人开始跟你抢饭碗了,你是否会着急呢?倘若有一天,机器人开始完全代替了人类体力劳动,是一种信息时代的进步还是人类自身的退化呢?

  虽然这次商店宣布预计五台Pepper机器人将与顾客进行大部分时间的沟通,但购买手机合同和使用计划手续还将由人来完成。但是,笔者仍然担心劳动者的未来薪酬和工作机会。在记者看来,面对机器人的热,我们也应该来点儿冷思考。

  虽说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但是缺少了一些亲情味儿。从人类沟通的角度来讲,机器人很可能存在沟通障碍,也没有足够的人情味儿。人们对于机器人这种新玩意儿,也只能停留在新鲜层面,很难产生表达上的共鸣。

  虽说机器人更加网格化,但是大众消费仍需人际沟通。人类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人与商品之间互相吸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售货员的“牵线搭桥”,就能让商品加以标签得到更快的销售。

  科技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的生活往前迈步,但是科技用在刀刃上,似乎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手术机器人:主打“高精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机器人不仅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掌握了一些“超越人类”的技能,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在手术中“大显身手”。

  医疗手术往往需要主刀医生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然而人类的能力有限,技艺再高超的医生恐怕也无法控制好零点几毫米的误差,即使有再多经验的医生也无法透过身体查看内部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具有“高精准”技能的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医疗手术中。2016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全年单机888例手术的工作效率,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手术机器人。

  开腔、旋转、切割、打孔、缝合……手术机器人可以在指定程序下精准地完成手术的每个步骤,并且能解决传统手术中的痛点。如在骨科手术中,大夫经常面临着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等难题,而小体积的机器人能深入到人体内部,并保证操作路径稳定。目前机器人手术因其创口小、出血少、速度快、手术强度小、术后好恢复,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蠕虫”机器人、“章鱼脚”机器人、“天玑”机器人等已经陆续被应用在骨科手术、前列腺手术中。机器人就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借助它们,医生的操作能更加准确、稳定。

澳博机器人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或者
手机上继续看